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长廊

集安鸭绿江国门景区    景区景点    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长廊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开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但是第一支作战部队又是什么时候在哪渡江的呢?

这支部队是第42军124师,42军军长叫吴瑞林。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42军从黑龙江调往通化地区,布防在这里。

1950年7月中旬吴军长到沈阳东北军区司令部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高岗司令员在家中设宴招待了吴军长和政委周彪。吃饭的过程中,吴军长说:“我以前去过朝鲜,但是不是以战争角度去的,还想带领着作战处长、侦查处长再去一次。”去干什么呢?侦查地形,绘制地图,为战争做准备。高岗司令员同意了吴军长的要求,并且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一旦被炸断,42军怎么过江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过江的问题。

于是吴军长带领着作战处长、侦查处长化装成火车上的工作人员,在安东(今丹东)乘坐火车先到达新义州,再到平壤。从平壤经熙川到江界,再返回平壤。最后从平壤出发经熙川到达集安对面朝鲜满浦,从满浦又来到辑安,一共是五天五夜。在吴军长的回忆录中记载,他重点考察的就是满浦、辑安一线。因为他看到有人涉水过江,就是江水很浅,淌着水就能走到朝鲜。于是吴军长萌生了在辑安口岸修建水下桥的想法。这样既防止美军的飞机在空中侦查、轰炸又不影响大军渡江。所以吴军长就亲自领着工兵铺设了一条375米长的水下桥,并成功验收。这样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一旦被炸断42军怎么过江的问题。

吴军长是如何解决快速过江这个问题的呢?他们在铁轨中间和两侧铺设木板,用抓钩钉住,这样不影响火车运行,又能使步兵快速过江。吴军长做过实验,一个团的兵力最快39分钟可以过江,最慢43分钟也可以过江,这样就解决了快速过江问题。

1950年10月15日,42军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同意42军于16日夜秘密渡江”。1950年10月16日夜间,42军124师副师长肖建飞带领着370团作为第一梯队最先渡江进入朝鲜,随后124师1万4千人全部于16日夜渡江。步兵都是从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步行渡江。炮8师、军属炮团和后勤辎重车辆、马匹和非战斗人员,都是从水下桥通过。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率先从辑安秘密渡江,所以辑安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正义精神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2024年5月13日 10:2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