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

集安鸭绿江国门景区    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付朝作战,拉开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会议,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向朝鲜出动,“毫无限制”地攻击朝鲜人民军部队,支援韩国军队作战。同时,命令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队,公开干涉朝鲜内战。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侵略朝鲜的飞机,就连续不断侵入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领空,对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8月27日上午10时4分,有2架美国B29轰炸机,侵入辑安县城及附近上空,盘旋侦察10余分钟。同日,又侵入我国领土安东(今丹东)、宽甸等地进行扫射轰炸,炸毁建筑物、车站、车辆,炸死炸伤中国人民,情形极为严重。
而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内战一开始,就将朝鲜问题与中国的主权尊严连到一起。中国政府作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紧急举行第八次会议,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杜鲁门在今年(1950年)1月5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
国际形势的突变,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迅速调整国防部署:抽调部队担负保卫东北边防的任务,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调动驻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下辖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原在东北的第42军以及炮兵等部共25万多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即刻集结东北地区,布防在中朝边境。
随着朝鲜战局的不断变化,10月3日凌晨,周恩来总理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通过印度总理尼赫鲁把中国政府的态度转告给美国,再次向美国当局发出了严正警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朝鲜”的急电,美国国务院在华盛顿时间10月3日深夜就收到了。然而,美国当局把周恩来的严正警告视为恫吓,是中国政府的虚张声势,是为挽救朝鲜政权而进行的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他们判定,中国在军事上不具备单独进行干涉的能力,不会冒险插手解决朝鲜问题,不敢同组织有序的美国海陆空三军进行较量。同样是在10月3日,毛泽东收到了一封由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写的求援信。信中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新中国历经百余年动荡不安,几十年的战争创伤还未平复。中国人民渴求和平的环境,集中精力恢复国家建设。然而当战火烧到中国大门口,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也不得不根据局势的变化作出重大的战略抉择。
1950年10月8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这份命令明确指出:“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950年10月16日夜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2军124师率先从辑安秘密渡江进入朝鲜,集安因此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10月19日,将近26万大军从辑安、丹东、长甸河口这三个地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渡江以后,彭老总根据朝鲜战局制定了东顶西打的战术,10月25日,东西两线首战告捷,这一天被确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3年7月27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了伟大胜利,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2024年5月11日 21: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