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吉林 三地三摇篮丨“抗美援朝第一渡” 鸭绿江畔忆英雄

集安鸭绿江国门景区    新闻资讯    红色吉林 三地三摇篮丨“抗美援朝第一渡” 鸭绿江畔忆英雄

总台吉林总站

2023-10-25 19:31:08

红色吉林 三地三摇篮丨“抗美援朝第一渡” 鸭绿江畔忆英雄

从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创建地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再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援地。从新中国汽车工业到电影事业,再到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吉林在百年党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推出“三地三摇篮”系列节目,聚焦吉林六个红色标识,让我们共同穿越百年历史长河,触摸吉林一段段珍贵的红色印记。

02:00

吉林集安:抗美援朝第一渡

1950年10月16日晚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辑安县(今吉林省集安市)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集安市社会各界群众和外地游客来到了铁路大桥上,看着锈迹斑斑的铁轨,共同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73年前,朝鲜战争爆发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便成为多个主力部队的过江通道以及后勤供应大动脉。在战争期间,共有42万名志愿军战士和17.2万担架队员从这里奔赴朝鲜战场。

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

大桥全长589.23米,这是连接吉林集安至朝鲜满浦国际铁路的重要通道。刻有“鸭绿江大桥”五个字的石碑和集安口岸国门巍然屹立。大桥下,今年9月份建成的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展示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历史事件、经典故事、英雄事迹等,以文字、图版、视频等形式陈列展览,让人们深切感受志愿军先烈在力量差距极其悬殊、战斗环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来自集安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唱响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嘹亮,荡气回肠,引发参观群众强烈共鸣。

集安市民刘春萌:今天我来到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参加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让我深切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尤为重要。

中国香港游客诸志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骄傲,看电影看电视好像很普通,到这里才知道过江不是容易的事情,每一个情况都是我想不到的,那个时间是一步一路的还要考虑美军的飞机来炸我们,真是不容易啊,成功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深秋时节,鸭绿江江水清澈,五女峰层林尽染,集安这座边境小城处处呈现出秀美和谐。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已和集安口岸国门成为重要的红色景区,今年国庆假期吸引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新建的抗美援朝文化廊道、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音乐公路,还有逐步完善的游览线路,都让游客在行走中感悟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

00:51

一路向北,再到通化市东昌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里是吉林省安葬志愿军烈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共有558名志愿军烈士在此长眠,陵园北侧矗立着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占地49000平方米。墓区采用草坪式墓葬,中央甬路上方建有一座高10.25米的烈士纪念碑,黑色理石面上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13个金色大字。距纪念碑25米下方设有一处纪念广场,可一次容纳500人进行祭拜和默哀。广场前方建有高6米,长42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烈士名录。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现有展品140件,分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四个展区,馆内一件件图版和实物,再现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奋勇战斗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奋战时的艰苦和英勇,可让参观者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近距离体会抗美援朝精神这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样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02:10

山河无恙

家国安宁

这盛世如烈士们所愿!

监制 | 公海泉 张英林 周军

主编 | 赵文彬

统筹 | 梁洋

记者 | 苑竞玮 裴洋 梁洋

合作 | 通化广播电视台 集安市委宣传部 集安市鸭绿江国门景区 中共辉南县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 | jilin@cctv.com

央视新闻

我用心你放心

2024年5月11日 21:41
浏览量:0
收藏